說到我國農村環境,垃圾圍村,污水亂排,農作物秸稈隨意焚燒已成為當前不少農村環境的真實寫照。與大中城市的環境治理相比,我國農村的環境問題尤顯嚴重,治理水平處在很低的階段。
開展農村環境治理,是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質量,保證農業生產的安全的重中之重。國家的環保政策已經開始向農村環境治理傾斜。由環保部牽頭的《全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已在5月份分發地方,市場人士預計,《全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行動計劃》可能在四季度正式出臺。根據計劃要求,“十二五”期間,農村環境保護重點領域將包括: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農村土壤污染和耕地治理、農村生態示范建設等方面。
隨著《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公布,我國首次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進行系統闡述,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昨天,環保部印發《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與投資指南》等四項文件,農村環保產業再度成為各界焦點。
統一引導項目投建
農村環境保護是我國環保工作的重要領域,也是當前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昨天,環保部網站發布《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與投資指南》等四項文件(下稱《文件》),具體針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理,農村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農村小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四個方面,給出項目建設及投資指南。
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面,《文件》要求污水收集系統建設投資與污水處理廠(站)建設投資的比例原則上不超過2.5:1。其中運行維護管理費用為0.05—0.25元/噸水,主要包括泵站電費、泵站及管道維修費、人工維護費;關于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理方面,文件強調,因地制宜地采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處理方式,充分利用現有的環境衛生、可再生能源和環境污染處理設施,合理配置公共資源,采取城鄉一體化、集中式和分散式并舉的處理模式。
各地舉措應接不暇
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不只是環境保護的問題,更是涉及“三農”、涉及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涉及糧食及食品安全和整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早在《文件》出臺之前,我國多地就已將農村環境保護提上議程。
2003年開始,浙江在全省農村開展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包括“村道硬化”、“垃圾處理”、“衛生改廁”、“污水治理”和“村莊綠化”等方面的內容,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力爭使絕大部分村莊的環境得到整治。
今年6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正式印發《農村環境保護規劃(2011—2020年)》,填補了我國農村環保領域的空白,涉及寧夏全境22個縣(市)區、193個鄉鎮、2362個行政村及14個農場,共計397.3萬農業人口。
另外,近日安徽財政廳也為3萬村莊提出環保方案,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體系。
把握階段性投資機遇
對于農村環保產業所帶來的投資機遇,合生財富首席分析師梁萬章認為,農村環境問題直接影響占總人口半壁江山的鄉村居民的生活和生產環境、身體健康甚至生存狀況,同時也與農業發展緊密聯系、相互影響,所以在未來很長的一個階段里,農村環境保護將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也將吸引更多的公司進入這一市場。另外,因為商業模式不成熟和投資落實存在困難,農村環保市場一直不能得以打開,在政策的引導下,這一市場未來將頗有空間。